原標題: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德州醫院肖建民團隊創新技術應用——
疼痛診療從“憑經驗”到“看得見”
德州新聞網訊 記者陳錕 張雙雙 通訊員王慶祥 高潔
“謝謝醫生,治好了折磨我兒子5年的頭痛頑疾。”6月10日,德州17歲少年李華(化名)的媽媽激動地說。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德州醫院疼痛診療中心主任肖建民帶領團隊運用可視化技術,精準找到李華頭痛的病灶,進行微創射頻治療,消除病人痛苦。
肖建民團隊針對慢性疼痛病創新開展可視化精準診斷與治療技術,該技術以“可視、精準、微創、安全”為核心,借助超聲、CT等設備,讓醫生直面“病根”,突破傳統“靠觸摸診斷、憑經驗‘盲穿’”的模式。
疼痛,尤其是慢性疼痛病,是臨床常見疾病。《中國疼痛醫學發展報告》顯示,我國慢性疼痛疾病患者超3.4億人,且每年新增。肖建民表示,當前多數醫院對慢性疼痛的治療仍依賴藥物、針灸、推拿等傳統方式。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德州醫院疼痛診療中心正在悄然轉變這一現狀。
“疼痛根源往往‘深藏不露’,尋找病灶就像捉迷藏。”肖建民解釋道,可視化技術如同照亮病灶的手術“無影燈”,讓醫生在屏幕上實時追蹤針尖軌跡,捕捉病變位置,確保治療“指哪打哪”。這不僅大幅降低誤傷血管神經的風險,顯著提升療效,更能最大限度保護周圍健康組織,減少并發癥。
療效贏得信任。越來越多的患者慕名而來,福建的鄒女士就是其中之一。6月25日,她第三次專程乘高鐵前來復診。“腰腿疼得整夜難眠,輾轉多家知名醫院,針灸、吃藥都只能短暫緩解。”在病友推薦下,她來到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德州醫院疼痛診療中心,“效果立竿見影,疼痛消失了,這次我專程來鞏固療效。”
肖建民團隊的門診總是人頭攢動,“忙得水都顧不上喝”是常態。但看著疼痛精準診療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他頗感欣慰。如今,該中心診療范圍已全面覆蓋骨關節疼痛、軟組織疼痛、脊柱源性疼痛、神經病理性疼痛等多個領域。
近年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德州醫院注重學科建設,作為醫院重點打造的8大診療中心之一,疼痛診療中心在肖建民帶領下,著力精研技術、梯次培養人才、積極推廣創新成果,影響力日益擴大。肖建民本人獲評國家衛健委能建中心項目組講師、山東省優秀醫師、山東省優秀科主任、德州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稱號。其主編撰寫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實用疼痛病學》《新編實用麻醉手冊》《新編實用疼痛手冊》三部著作,主持完成五項省級科研項目,參與制定2024版《超聲引導技術用于疼痛治療中國專家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