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劉春楊本報通訊員侯進
7月13日,15歲的小林(化名)在媽媽的陪同下,到德州市立醫院骨科復診,經檢查他受損的韌帶已經完全愈合,避免了手術。
早在六月中旬,小林打籃球時不慎跌倒,右腳踝迅速腫脹。媽媽帶他到德州市立醫院骨科就醫,并詢問:“醫生,這種扭傷養養就能好嗎?”接診醫生趙亭國檢查后表示:“踝關節韌帶損傷并非靜養即可痊愈,若不及時干預可能導致韌帶松弛、關節不穩,甚至引發長期慢性疼痛。”經三周石膏固定,再配合護具和康復訓練,如今的他能夠重返球場,并學會了科學熱身防護。不久前,德州市立醫院青少年運動損傷門診正式開診,便于為遭遇運動損傷的學生群體,提供更專業的診療。
兒童青少年假期運動時間充足,但隨之而來,是運動損傷患者顯著增加。記者在骨科候診區看到,候診患者中有跑步膝痛的年輕人,因健身致肩袖損傷的患者,還有跳廣場舞引發跟腱炎的中老年人。一位復診市民感慨:“以前以為貼膏藥、吃止痛片就行,現在知道要找專業醫生。”
臨床中,運動損傷以肩、膝、踝關節問題為主,常見扭傷和過度使用性損傷。但許多患者仍有認知誤區,認為靜養、吃藥或貼膏藥就能好,忽視科學康復。老齡化社會到來,退行性骨關節病高發,傳統骨科治療方式有時難以滿足系統化康復需求。趙亭國指出:“部分患者尚未達到關節置換手術指征,卻因缺乏科學干預延誤治療。術后康復同樣需專業指導,運動醫學可提供更佳方案。”
為應對患者就醫需求,普及運動損傷知識,德州市立醫院高度重視運動醫學專業的發展,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展開深度合作。前不久,德州市立醫院通過京德運動醫學健康學術會議,與北京專家交流了運動損傷防治新理念與實踐。德州市立醫院院長李鳳玲表示,對接國家級優質資源,可以提升專科能力,便于今后為運動愛好者提供科學預防、精準治療、高效康復的全周期服務,筑牢健康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