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工行德州分行踐行金融擔當,交出亮眼答卷——上半年貸款投放超105億元
客戶經理到企業走訪
□本報記者邢仁宇本報通訊員宋開峰
今年上半年,工行德州分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金融答卷”:截至6月末,公司貸款余額近270億元,較年初增長超20億元;上半年貸款投放總量超105億元。數據背后,是該行貫徹總行“五化”轉型和省行“雙357”戰略,服務區域經濟的主動作為與扎實成效。
精準滴灌重點項目 筑牢發展“壓艙石”
“從業務提交申請到流程完成審批僅用一周,工行的效率為項目建設按下了‘加速鍵’。”日前,德州一新能源企業負責人感慨道。
該企業投資的風電項目急需資金支持。工行德州分行工作人員獲悉后,立即啟動重點項目綠色通道,成立由分管行長牽頭的服務專班,分支行高效聯動,一周便完成了項目審批,發放貸款8.8億元。
工行德州分行將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作為信貸投放“主航道”,深入學習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等,結合德州產業規劃動態更新重點項目清單。實行“一項目一方案一團隊”機制,實時解決項目融資中的堵點,確保資金“跟得上、投得準、見效快”,精準直達實體經濟核心需求。
為保障資金精準投放,該行還建立了“政策-項目-資金”匹配機制。如針對德州特色體育名城建設,專門梳理出體育器材研發、賽事場館建設等細分領域項目,配套專項信貸額度。截至6月末,投向制造業領域的貸款較年初新增20億元,在同業中實現余額、增量“雙第一”。
深耕普惠金融 擴面增量惠企利民
“以前辦貸款得跑銀行、填報表,現在工行的工作人員上門辦理,兩天內就辦完了。”寧津縣某健身器材產業園負責人對工行服務贊不絕口。
該園區為全國知名的健身器材產業聚集地,有200余家上下游企業構成的產業鏈條,卻因資金緊張犯了難:“趕在旺季前交貨,得需要300萬元周轉資金。”工行寧津支行客戶經理為其量身定制融資方案,通過“產業e貸”,僅用兩天便完成了放款。
工行德州分行構建了“線上+線下”雙輪驅動服務體系,建立“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激發服務小微內生動力。線上大力推廣“小微e貸”“園區e貸”等,依托企業納稅、用電、物流等數據,實現“數據換信用、信用換貸款”。截至6月末,上線僅兩個月的“園區e貸”“產業e貸”,已實現全市2個國家級園區、11個省級園區投放全覆蓋,共為40家企業投放貸款近9000萬元。線下,工作人員深入縣域、園區、專業市場開展“掃街式”服務,送政策、送產品上門。
截至6月末,該行普惠貸款余額近80億元,較年初增長近16億元;普惠客戶較年初新增1900戶。
銳意產品創新 打造服務“新引擎”
德州歐文斯新型建材有限責任公司的生產車間里,一片片鍍鋁鋅鋼板在機器的加工下,變成了美觀大方的彩石金屬瓦。去年,該公司計劃進一步擴展生產規模,但巨額花銷成了發展的“攔路虎”。工行德州分行客戶經理為企業量身推薦了科創類貸款產品,不到一周,800萬元的貸款授信便如期到賬。
針對技術型企業傳統貸款難申請的問題,該行創新推出“法人e企快貸”“產業e貸”等產品,有效滿足客戶多元化融資需求。位于天衢新區的山東安頌和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骨科及齒科領域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創新型企業,因缺乏有效抵質押物,傳統融資途徑一度遇阻。工行德州分行客戶經理獲悉后,以企業技術的領先優勢和良好市場前景為“加持”,積極向銀行總部申請增加信貸額度,成功授信1.2億元。
在武城縣暖通空調產業園內,50萬元“產業e貸”讓某企業的新型節能風機順利下線,搶占了市場先機;夏津縣新型紡織園區里,490萬元貸款推動企業引進的無水染整設備啟動試生產,產品附加值提升近三成;樂陵市調味品產業園中,50萬元資金助力“老字號”企業完成無菌灌裝線改造,年產能提升15%……從健身器材的鋼花飛濺到紡織車間的紗線穿梭,工行德州分行正以“融”通產業的力量,激活各集群發展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