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昭
8月12日中午,德州天衢新區一家肉食店熱鬧非凡。24位身著橙色工裝的環衛工人圍坐在一起,享用著熱氣騰騰的愛心餐。這頓看似尋常的飯菜,實則是一場愛心接力,讓人們真切體會到“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最動人的模樣。
事情的起點,是今年7月店主張旭貼出的那張“遇困可免費吃飯”的告示,她說:“剛進城時日子過得緊巴巴,知道挨餓的滋味。”這句樸實的話里,藏著“我淋過雨,所以想為別人撐傘”的深切共情。當她把短視頻發布到平臺上時,或許沒想過會引發如此多的共鳴。這則告示就像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層層善意的漣漪,傳遞的不僅是“遇困可免費吃飯”的承諾,更是一種關愛他人、樂于助人的精神微光,讓人們相信,總有人愿意為困境中的人送去溫暖與希望。
漣漪迅速擴散:一位從唐山來德州出差的大哥看到了這段視頻,深受感動,專程來到店里以“換現金”為由給張旭轉了800元錢,希望自己也能為有需要的人盡一份力。這筆錢已超越了金錢的意義,是一份沉甸甸的愛心,更是一份對善意的鄭重回應。大哥跨越地域的善舉,讓人們看見人性深處共通的美好,以及善良所能引發的強烈共鳴。這種打破地域與身份界限的愛心傳遞,恰似一股暖流,讓“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的信念變得更加具體可感。
經過一番推讓,張旭最終收下了這筆錢。收下這筆承載著愛意的捐款后,她決定將愛心傳遞下去,用這筆錢請環衛工人吃一頓大餐。這些每天天不亮就穿梭在街頭的勞動者,無論嚴寒酷暑都堅守崗位,用辛勤汗水換來了城市的整潔與光鮮。這頓愛心餐,是對他們默默付出的真誠肯定,更是一份樸素的感恩與關懷。當熱氣騰騰的飯菜端上桌時,他們嘗到的不僅是食物的美味,更是被看見、被尊重的溫暖。這既是物質上的滿足,更是精神上的慰藉,讓人們看到了城市中不同群體之間的相互理解與支持,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的真情與溫暖。
這場愛心接力,折射出城市文明的多元與包容,早已超越個體間的善意傳遞,成為整個城市文明進步的生動注腳。在德州,有張旭這樣主動播撒善意的熱心人,有唐山大哥這樣被溫暖感染的同行者,更有像環衛工人這樣默默奉獻的建設者。他們如同一塊塊基石,共同構筑起城市文明的堅實底座,讓“大德之州”始終涌動著溫度與活力。
以愛為箸,共饗城市溫情。張旭、唐山大哥以及所有參與這場愛心接力的人們,用行動詮釋了善良的真諦,為我們樹立了榜樣。讓我們以他們為引領,加入愛心傳遞的行列,從身邊小事做起,善待每一個人,將愛傳遞下去,共建溫馨家園,繪就城市最溫暖的底色,讓更多人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