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學全(中)和村民直播
□文/圖本報記者馬樂 本報通訊員賈婷婷
“歡迎大家來到‘小安書記直播間’,今天首推的是永盛齋扒雞公司的雞腿,好吃實惠,趕緊下單吧!”7月30日下午,在德城區天衢街道于趙社區于莊村黨群服務中心,于莊村負責人安學全帶著村民主播,在鏡頭前賣力推薦著家鄉特產。屏幕下方,不斷涌入的網友點贊、送花、留言、下單……一場近2個小時的直播,讓這個開通僅半個月的直播間,銷售額達到500多元。
38歲的安學全是一名退役軍人,今年4月成為于莊村負責人。他全心全意為村民謀福利,多方籌集資金翻修了村路、疏通了下水道,得到村民一致好評。
作為土生土長的于莊村人,安學全對村里的情況了如指掌:全村有100余戶500余人,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沒有資源優勢,也沒有支柱產業,如何帶動村民致富,成了擺在他面前的重要問題。
天衢街道轄內規模以上企業有150余家,其中不乏益海嘉里(德州)糧油工業有限公司、德州永盛齋扒雞集團有限公司、山東澤遠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優秀的本土糧油、食品企業。思想活絡的安學全意識到自媒體時代帶來的機遇,計劃搭建村級直播平臺,拉近產品、市場與消費者的距離,實現村民、村集體、企業三方共贏。“如今村民觸網做主播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人家能行,咱也一定可以!”安學全說。
他的想法得到了德城區商務局、天衢街道辦事處相關領導的支持,在他們的幫助下,順利與轄區10多家企業達成合作。起初不了解電商直播的“門道”,安學全就四處學習取經。在德州市電商公共服務中心的幫助下,他開通抖音賬號“安小漁&強村富民置業”,寓意像漁夫撒網般帶動大家致富;搭建起“小安書記直播間”,招募培訓了12名村民主播。
7月18日,“小安書記直播間”首次開播,安學全使出渾身解數,說得口干舌燥,觀眾只有個位數,還都是“自己人”。他并沒有氣餒,每天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堅持直播帶貨2小時以上,憑借靠譜、真誠的形象吸引粉絲。村民主播也通過實踐與相互磨合,掌握了直播技能,實現了自主銷售。“以前看到鏡頭就緊張,現在就像跟鄰居拉家常,說說笑笑就把貨賣出去了。”32歲村民張敏是一名全職媽媽,如今已經成了骨干主播。
半個月的時間,“安小漁&強村富民置業”賬號粉絲突破1200人,“小安書記直播間”直播單場曝光度達到1萬以上,共賣出500多單商品,總銷售額超1萬元,總體表現超過平臺90%的初始賬號。
“新媒體就是新農具,流量就是新農資。直播帶貨,帶出來的是咱天衢街道的好產品,大伙兒鼓起的腰包。”安學全說,他今后將構建品牌矩陣,把天衢好品帶到全國的同時,當好“推介官”,安利“寶藏企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