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連續10年做志愿服務,每次感覺很充實、很坦蕩——陳建明:在助人中升華自我
陳建明(左四)參加“愛心助考”志愿服務
□本報記者宋延濤 見習記者許歡 本報通訊員王一童
今年高考第一天,6月7日早上6點多,在德州市第二中學校門外,有一群志愿者在布置服務攤位。帶頭的是一位頭發花白的志愿者,他精神矍鑠,懸掛橫幅、擺放桌子、搬運礦泉水……干勁不輸年輕人,他就是德州市志愿服務聯合會監事長陳建明。
陳建明今年62歲,參加志愿服務已10年了。從一星志愿者到五星志愿者,從普通志愿者到監事長,從建章立制到謀劃活動,陳建明為德州市志愿服務聯合會發展壯大,作出了突出貢獻。聯合會獲評5A級社會組織、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最佳志愿服務組織。
德州市志愿服務聯合會會長周成玉深有感觸地說:“建明是我的好助手、好參謀,他為聯合會的健康發展搭建起了‘四梁八柱’。”
做一次義工,愛上公益活動
陳建明的志愿服務之路始于2015年。
第一次做義工是撿垃圾。
那時陳建明還是德州供電公司辦公室主任,在與陽光義工團團長孟巖聊天時,孟巖說:“我們星期天有一個公益活動,去岔河撿垃圾。”當時陳建明的孩子已經工作,周末家里和單位都沒事,就說:“我也跟你一起去吧。”
撿完垃圾,第二天早晨,陳建明到岔河邊散步時,發現周圍干凈了,心情格外舒暢。他為自己的業余勞動能給市民帶來美好的環境,感到高興。他也體會到了做公益的樂趣,并盼望著下一次的公益活動。
第二次是到黃河涯鎮敬老院開展助老服務。他們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洗頭、理發、洗衣服、剪指甲,幫助護工除草、拖地、整理被褥、清洗床單等。
剛開始老人的房間有點異味,陳建明就開窗通風,然后尋找有異味的衣服、床單,拿出去清洗。在給86歲的劉居德剪指甲時,他看著老人粗糙的雙手,想到了自己年邁的父親。陳建明的父親在慶云農村老家,身體很好,陳建明兄弟二人十分孝順,經常回去看望父親。看到老人晚年沒有家人陪伴,他決定以后一定要抽空多來敬老院看看。
他們邊干活,邊與老人拉家常,越聊越親切。
“干了一上午活感覺很累,才知道干義工也不容易。但是看到老人臉上的笑容,我就覺著很充實、很坦蕩。”陳建明深有體會地說,“做公益不能憑一時興起,你得撲下身子真干,沒有恒心毅力是堅持不下來的。”
每次服務后內心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感到自身價值得到發揮的成就感,讓他堅定了在公益道路上繼續前行的決心。
為協會發展,搭建起“四梁八柱”
熟悉陳建明的人都知道,他原來在德州貴都大酒店干過常務副總經理,有著豐富的管理經驗和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
2017年7月,德州市義工協會成立,陳建明憑借出色的公益服務和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當選為副會長。
協會初創時期,工作千頭萬緒,組織需要理順,制度需要建立。他不辭辛勞,協調各方,積極為會長分憂解難。根據會長安排,他起草了協會組織機構的搭建方案,起草制定了各項管理制度、各類人員的崗位職責,為協會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23年5月,協會升級為德州市義工志愿者聯合會,不久又更名德州市志愿服務聯合會。聯合會有城鄉志愿者分會、團隊220余個,注冊志愿者11萬余人。陳建明當選為聯合會監事長。
陳建明深知規范化管理對協會發展的重要性,他在借鑒外地聯合會與本地其他協會規章制度的基礎上,結合本聯合會的實際,主持擬訂了一系列規章制度。比如,根據聯合會有副會長9人的實際,陳建明設計了會長輪值制度。每周由副會長與會長輪流在總部坐班,處理日常事務。
他起草制定了志愿者激勵制度——用服務時長折算工作量,用工作量可以兌換獎勵物品。為解決獎勵物品的來源,和有的志愿者有資金沒時間做義工的問題,規定“可以用錢或物折算工作量。”這一制度的實施,提高了志愿者的服務積極性,也方便了志愿者捐贈錢物。
組織大型志愿活動,壯大公益事業
“最讓我感動的是,陳建明在妻子患病、父親年邁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從事志愿服務聯合會的工作。”周成玉對記者說。
作為監事長,陳建明以身作則,聯合會內部捐款,他年年帶頭。聯合會剛剛成立時,為了改善辦公條件,會長、副會長都帶頭捐款。他不僅捐款,還捐了一臺電腦。
今年“愛心助考”志愿服務時,正趕上陳建明妻子患病,需要住院治療。他提前到場安排好志愿服務點上的工作,再到醫院陪妻子。有人勸他“你已經退休了,這又不是正式工作,還待在這干嘛!”但他割舍不了對志愿工作的熱愛。他說:“給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幫助,能充分體現自己的價值,感到很快樂。”
他還參與策劃并組織了普法宣傳、文化演出、助老助殘、義診助學等一系列公益活動。
連續八年舉辦的“愛心助考”志愿服務活動,陳建明年年參加,并連續三年擔任總調度。他們設在市區每個考點門口的“愛心助考”志愿服務點,為考生和家長提供飲水、物品寄存、眼鏡快修、防暑藥片、緊急車輛等服務,并與附近醫院合作提供醫療保障,多年來深受社會各界好評。
“陽光助學”項目同樣凝聚著陳建明的心血。為了解決家庭困難大學新生的入學壓力,從2021年開始,陳建明牽頭策劃發起了“陽光助學”項目。協會先向企業家募集資金,再通過公開的方式發放給困難大學生,最多時資助每個學生5000元。困難大學生名單由志愿者、社區、工會推薦,學生家庭情況由志愿者協會、街道、社區、工會聯合上門調查核實。目前,累計募集助學金150余萬元,資助困難大學生500余人。
2023年開始,陳建明參與策劃了每年春節前的文化下鄉活動和溫暖回家路活動。聯合慈善文化藝術協會,進社區、進村莊,送春聯、送演出。每年臘月最后兩天,聯合德州喜多香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到高鐵德州東站開展“濃濃中國年、溫暖回家路”活動,為候車室的旅客和站臺值班人員,送去水餃。
退休不褪色,余熱生光輝。陳建明,這位電力系統的退休干部,利用休息時間,在志愿服務領域默默耕耘、無私奉獻。他用行動詮釋著對志愿服務的熱愛與堅持,激勵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務隊伍。正如他所說:“志愿服務不是一時的熱情,而是長久的堅守。我希望能帶動更多的人,為社會增添溫暖與美好。”